介绍了各类工业知识产权年度情况、德国专利商标局及其他相关信息。源自中国大陆申请人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比2014年前进一位,以636件排名第7;实用新型的申请以总数425件排名第四;而外观设计的申请数量更以4103件攀升至第二位。
中德PPH项目自2016年1月23日起延长两年,至2018年1月22日结束。在专利审查高速公路(PPH)试点项目框架内,应申请人的请求,已被首次申请受理局认定为可授权的专利申请可以在后续申请受理局进入简易程序,获得加快审查。
该公报可以完整且免费地从欧专局官方网站上获取,其包含了该欧洲专利法官研讨会从开幕致辞到会议最后一项模拟法庭的全部内容,具体阐释了欧洲统一专利法院与EPO申诉委员会的关系等。
该项目旨在通过各专利局充分共享利用检索审查结果,从而缩短审查周期,使申请人快速有效地获得专利权。今后,应申请人的请求,若其专利/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在参与此项目的国家或地区的专利机构被认为具有可专利性,即可要求作为后续申请受理局的德国专利商标局进行加快审查。
数据显示德国专利商标局2014年的发明专利授权比例略微增长至43.1%,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长了4.4%;商标和外观设计的申请数量(66613件和59423件)继续有所增长;实用新型申请数量持续减少(减幅4.7%)。数据表明德国仍在全球创新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包括PCT进入德国国家阶段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今后,提交申请当天即可获得收到申请的电子确认以及官方案号。较以前相比,新的提交方式将会更加方便,同时也将一定程度上缩短申请程序的时间。
报告中将PCT专利体系与传统专利体系进行比较,详述了PCT制度下的专利申请流程。PCT作为国际专利制度的基石,通过简化专利申请及相关程序,提供了一套全球化的专利申请体系。该报告同时介绍了中国在2013年的PCT申请数量,共计21,516件,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014年9月19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博士对德国专利商标局进行了其上任后的首次访问。双方在现有的长达30年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延长目前的伙伴关系协议,深入加强中德两国在国际工业产权保护方面的密切合作。
该文集的重点是照明技术,如折叠式LED显示器、发光材料、激光前灯以及光镊等。其中的文章都是由德国专利商标局各领域审查员在与其领域相关的专利文件和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完成的,并且引用的文献都是在2014年4月11日截止定稿日期之前为公众所知的现有技术。
该项目是政策研究机构ECSIP受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委托完成的。该实证研究针对的是为确保与行业标准相关的专利能获得有效许可而发展出来的规则和实践做法,并涵盖了妨碍上述许可的因素以及如何消减这些妨碍因素的可能的方案。